教育学院(咨询电话: 010-68902185/68901744/68901740)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科创始于1954年,教育家傅任敢先生、欧阳中石先生曾在此长期任教。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教育学科获得A-等级,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序列,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共建世界一流学科。
教育学院设有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两个本科专业,教育技术学包含师范、非师范两个招生方向。2019年、2020年教育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相继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学院拥有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技术学、跨文化教育学七个学术型硕士授权点;教育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两个专业型硕士授权点;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教育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设有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37人,副教授39人,讲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6人,博士生导师17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级教学名师3人,当代教育名家1人,多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
学院重视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打通院内各研究院、所,协同跨界培养卓越本科生。学院下设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所、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育技术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和若干研究中心(如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与教育部共建中国教育政策评估与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教科书研究与评价中心;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基地、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教学中心、首都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学院还建有教科书博物馆、现象学教育学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科学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以及“媒体技术实验室”“非编与打印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实验室”“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实验室”“STEAM教育实验室”“犀牛创客空间”等多个实验室,为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在于:注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激活。一方面通过丰富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育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又通过专业实践基地的见习与实习,锻炼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为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学院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努力搭建平台,拓展学生视野,如选派学生赴北京师范大学交流学习;吸纳学生参与国内国际重大学术会议,为本科生开设国际小学期,全部由外籍教授团队研发课程并组织授课;创造境外或海外交流机会,推荐学生分赴我国台湾地区,以及美国、瑞典、挪威等国家交流学习。
教育学
四年制本科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突出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专业人才、教育行政与管理专业人才、教育科学研究人才以及教育事业传播与推广人才。
核心课程:构建了“教育哲学与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与人类学”“教育经济学与管理学”“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政策与法律”“国际与比较教育”等12个课程模块,形成了系统关联、灵活有弹性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其中,必修课包括:教育基本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德育原理、教育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群)等。同时开设教育生活体验、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以及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全英文课程。
专业特色:教育学专业以培养国家和北京市亟需的教育专业人才为基本定位,其专业特色表现在:第一,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由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劳凯声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孟繁华教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石鸥教授领衔的教师团队实力雄厚,教授上课率100%;第二,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每位本科生均可选择一位专任教师作为导师,参与导师的组会与课题研究等;第三,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国际化。专业课程中每学年开设最少两门双语或全英文课程,形成梯度化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外籍教授直接参与本科教学活动,鼓励、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国际交流活动。开设国际小学期,由国际知名教授团队全程授课;第四,注重引导学生“转识成智”。连续多年带领全体本科生赴京外高校、实践基地开展交流和社会实践,全员参与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第五,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教书育人、知行合一。育人成效突出,升学就业率在学校稳居前列,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胜任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亦可在企事业单位、社区、媒体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与教育产品开发等工作,推荐和支持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相关专业继续深造。近三年,教育学专业有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选择攻读研究生,推免或考入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爱丁堡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学府。
教育技术学
四年制本科 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以培养教育信息化的研究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本专业充分发挥重视学科交叉和应用的优势,在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信息化评价与决策、教育大数据分析、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教育装备技术、教育影视资源制作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
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教育大数据思维与分析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数字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智慧课堂交互设计”“软件编程思维”“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
专业特色:教育技术学属于文、理交叉学科,培养的学生口径宽,素质全面,适应力强,发展空间大。构建以“学科融合、时空开放、协同创新”为特色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学习环境智能化、课程组织活动化、学习方式合作化、学习任务情境化和认知工具多样化的实验教学环境与丰富的支持服务,师资队伍强大,学科优势显著。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成为互联网教育及人工智能教育企事业单位研究、设计与应用人员;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设计与制作、策划、教学支持与管理人员;物联网相关技术人员以及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师等,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良好。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有近50%左右的学生出国留学或深造,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继续学习。
教育技术学(师范)
四年制本科 授教育学学士学位
专业简介: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前沿技术,具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其他领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核心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信息技术教育”“学习科学与技术”“教学媒体与应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网络教育与远程教育”等。
专业特色:教育技术学属于文、理交叉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强调教育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学习过程的管理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等。
就业方向:主要去向为北京市中小学,毕业生可在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如信息技术教师、通用技术教师、STEAM创客教师以及从事信息化管理的电教人员、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和媒体技术的推广使用等管理型人才。毕业生也可以报考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2022年本专业40%的学生考研深造,在全校本科师范专业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