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010-68902696
(一)学院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是最早创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高校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进入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排名的前5%-10%,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评A类成绩,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学院是北京市第一所拥有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完整培养体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本科专业均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高校教师教育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基地校”等教学科研平台,是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共建共享单位。学院拥有信息化先进的教学设施,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马工程专家、教学名师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多位教师获得过教育部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的一、二等奖。
学院以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大思政”理念,通过创设“资源共享、合作培养、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了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管理人才。优秀毕业生在基础教育系统、各级各类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社会的欢迎和信赖。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学制: 四 年;授予 法学 学位
1.专业简介
是首都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于1961年开始招收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特长,具备较强教育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的中学政治教师以及相关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是北京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培养的摇篮,在全国同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入选“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2020年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202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本专业具有完备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所在学院入选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2.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
专业选修:中国政治思想史、德育原理、青少年心理学。
大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选读等。
3.专业特色
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加强队伍建设,整合学科资源,已形成一支富有学术创新与协作精神、结构与梯次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人才培养健全规范:培养了北京基础教育60%以上的政治课骨干教师和中学特级教师,为北京市乃至京津冀地区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程设置特色突出:兼具专业特色和师范特色,开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实现基础课程精品化、专业课程特色化。
社会服务卓有成效:围绕国家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理论宣讲、决策咨询等方面较好地服务社会。
4.就业方向
在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工作,担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也可以报考本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
近年就业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北京市回民学校、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北京市鲁迅中学等。
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制: 四 年;授予 法学 学位
1.专业简介
是“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具备双学士学位招生资格的新专业。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卓越拔尖人才。
侧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性学习和研究,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理论成果,特别是系统学习和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
2.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科学社会主义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西方哲学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资本论与当代等。
专业选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
大类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选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等。
3.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与荣誉: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导师制、共建“大思课”实践育人平台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注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理论宣讲、调查研究和研读能力等。
课程设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和研究方法等学科领域,并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特色。
拥有高水平教师队伍: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A类学科平台,师资力量雄厚,有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马工程专家、教学名师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师范类大学领先地位,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位居前列。
4.就业方向
毕业生升学率高,其他就业去向主要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等。
近年就业单位: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门头沟分局、北京朝阳疾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中共石门县委党史研究室、湖南湘潭党史馆等。
主要升学高校: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
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英语双学士学位项目) ;
学制: 四 年;授予 法学、文学 双学位
1.专业简介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招生培养的双学士学位新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英语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两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秀。在培养模式上体现复合型理念,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英语专业技能、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卓越拔尖人才。
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英语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理论成果,特别是系统学习和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以及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语言学、翻译等多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培养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熟练运用英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宣传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2.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资本论与当代、英语(听、说、读、写、译)等。
专业选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现代化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外国报刊阅读(全英)、新闻英语写作(全英)、思辩能力(全英)等。
大类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等。
3.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与荣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英语专业均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导师制、共建“大思课”实践育人平台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拥有高水平教师队伍:集合我校全国重点马院与A类学科平台和外院英语专业的优势,师资力量雄厚,有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师范类大学领先地位。
课程设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语言和研究方法等学科领域,突出复合型培养的专业特色。
注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理论宣讲、调查研究、翻译和研究能力。
4.就业方向
国家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企业等。
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语双学士学位项目) ;
学制: 四 年;授予 法学、文学 双学位
1.专业简介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国语学院联合招生培养的双学士学位新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和德语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与北京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两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秀。在培养模式上体现复合型理念,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德语专业技能、复合型知识结构与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卓越拔尖人才。
注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语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理论成果,特别是系统学习和掌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以及德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语言学、翻译等多学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培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熟练运用德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宣传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2.核心课程
专业必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国外马克思主义概论、资本论与当代、德语(听、说、读、写、译)等。
专业选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现代化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德语报刊选读读(双语)、德国经济与政治(双语)、德国历史(双语)等。
大类教育:中国共产党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等。
3.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与荣誉:马克思主义理论、德语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导师制、共建“大思课”实践育人平台等方式,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拥有高水平教师队伍:集合我校全国重点马院与A类学科平台和外院德语专业的优势,师资力量雄厚,有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教学名师在内的一流师资队伍,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位居全国师范类大学领先地位。
课程设置合理专业特色鲜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指导原则,课程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历史、语言和研究方法等学科领域,突出复合型培养的专业特色。
注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育人紧密结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的理论宣讲、调查研究、翻译和研究能力。
4.就业方向
国家机关、学校、事业单位、企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