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专业介绍

人工智能学院(筹) 2025版更新

人工智能学院  68909606、68903443 

(一)学院简介

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首都师范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聚焦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于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专业本科培养。2025年,学校再次主动对接国家和北京市人才培养需求,依托“数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软件工程博士点,以及交叉科学研究院和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等人才特区和学科特区,汇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文史、艺术等相关专业力量,组建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以“人工智能数学拓展”和“人工智能+”为特色,着眼通用人工智能与垂直专业领域相结合,致力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拓展校企合作,培养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工智能人才。  

学院成立后,人工智能专业全面焕新升级。一是为全院本科生配备学业导师,实现学业规划、专业学习、实践训练、深造就业全过程个性化指导;二是以课程共享、师资共享、实践共享的方式与北京市高水平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联合培养,施行2年专业基础及通识培养+1年专业高阶培养+1年专业实践培养的本科培养模式;三是提供“计算机基础”“人工智能基础技术”“人工智能数学拓展”“人工智能+X”四大专业选修模块,同时设置人工智能系统综合实践课,支持学生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芯片、类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与教育、文史、艺术交叉等多个方向进行实践训练;

备注:人工智能学院(筹)的最终名称,以成立后公布为准。


专业: 人工智能                 ;

学制:  4 年;授予   工学学士          学位

1.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专业是涵盖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和认知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致力于为国家战略尤其是首都经济发展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复合型人才。2020年首都师大在原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基础上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秉承“厚基础,重专业,强实践,求创新”的专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培养具有提出人工智能领域挑战性问题并以学科交叉方式予以解决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2025年,人工智能专业设立拔尖创新班(实验班)。

2.核心课程

数理基础类:数学分析,现代物理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计算机科学类: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离散数学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应用类: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机器人、多模态信息处理  

人工智能数学拓展:人工智能中的信息论、最优化方法  

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智能教育系统设计  

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主题中的应用实践  

人工智能+考古:数字考古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智能+艺术: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概论、AI赋能设计创新   

3.专业特色

学科交叉:“人工智能数学拓展”、“人工智能+X”四大选修模块。  

实践育人: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引入企业认证,建设实训基地。  

师资优势:本专业拥有一支由北京市教学名师、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高层次青年人才等教授学者组成的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优秀师资团队。   

培养模式:实施“2+1+1”本科培养模式:2年专业基础及通识教育,1年专业高阶学习,1年专业实践训练。导师制,分类培养复合型人才。   

4.就业方向

可攻读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硕/博士学位。在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科学研究、算法研发、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等工作。  

近年就业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局、北京知码狐强基科技有限公司等。   

主要升学高校:北京邮电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专业:  人工智能(师范)  ;

学制: 4 年;授予  工学学士  学位

1.专业简介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教育卓越教师。  

学生毕业后可以胜任基础教育阶段信息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通用技术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也可以继续在我校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   

2025年,人工智能(师范)专业设立拔尖创新班(实验班)。   

2.核心课程

计算机科学类: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人工智能类:人工智能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   

教育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法等   

3.专业特色

专业建设  

国家首批人工智能(师范)专业。  

教学团队  

本专业拥有一支由北京市教学名师、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高层次青年人才等教授学者组成的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优秀师资团队。  

高水平人才培养   

教授熊璋担任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确保师范人才培养深度对接基础教育改革需求。   

4.就业方向

到北京市基础教育系统从事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攻读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北京市全日制教育硕士。   

近年就业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十五中学、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北京市鲁迅中学、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分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