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招生宣传

感动!江苏90岁老夫妻:捐出10万元支援抗疫!坦言:钱,只有在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都在用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首都师范大学,广大师生和校友也积极行动起来,或捐款捐物,或志愿服务,努力为抗疫贡献着首师大力量,也展示着首师大人的风采。

王伟:钱,只有在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王伟,首都师大校友,毕业于北京第一师范(今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90岁的老党员。

在儿子的帮助下,王伟和妻子姜自尊将10万元打入海州区红十字会的账户,用于武汉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王伟毕业后,一直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并逐渐成长为连云港市教育界的名师,1993年,他退休后便开始了他的爱心之路。他说:“钱,只有在需要的地方才有价值。”

何祖新:尽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责任与义务

何祖新,首都师大生命科学学院2002级校友,现为湖北兴茂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

面对肆虐的疫情,何祖新主动申请加入自己所在的公安县抗疫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为当地运送防疫物资,帮助防疫部门开展消毒杀菌、体温检测等工作,为老百姓宣传防疫知识,每天早出晚归,不能按时吃饭是常事,饿了就在车里吃点方便面。当得知县里防疫物资紧缺,何祖新出资十四万元采购防护口罩,亲自送往防疫最需要的一线。看到抗疫形式愈发紧迫,他主动提出申请,将公司种植的二十余亩香莴苣捐献给政府统筹安排,并承诺在当地抗疫救治紧张时,可以无条件征用其公司的两栋楼房、仓库(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以及十余台车辆,用于抗疫救治工作。何祖新说:“因为在我成长和事业发展过程中,都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所以越是在这个时候,我越要站出来,把他们传给我的爱传递出去,我想在我们众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贾书欣:捐赠40斤酒精及部分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贾书欣,首都师大文学院1997级校友。

疫情发生后,作为社区双报到党员,贾书欣就向党组织表达了想交特殊党费的想法。随后第一时间向首都师大社区自愿捐赠了40斤酒精及部分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及时缓解了因近期返京人员增多,社区防护物资紧张的棘手问题。

雷洪:领导干部就是要战斗在一线

雷洪,首都师大文学院2005届本科毕业生,现任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担任区指挥部副指挥长,负责督查检查组、疫情防控指导组,并带队参与市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黄冈市是重疫区之一,稍有不慎就会变成“第二个武汉”。雷洪作为黄州区指挥部副指挥长,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左右,饭都是简单吃,有盒饭就吃盒饭,没有就吃方便面、饼干。“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每个人都处于“战时”状态,与疫情搏斗。”雷洪每天要去很多地方,包括发热门诊、隔离点、基层卫生院等些医疗场所,而防护措施就是一个普通外科口罩,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中奖”,所以每天尽量做好自己的消毒工作。为了不影响家里人,雷洪干脆搬到了宾馆住,把自己跟家人隔离。面对疫情,他表示:“我将一往无前,不胜不休,战斗到最后的胜利!再次感谢母校,感谢文学院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关心鼓励,祝大家学业进步、幸福安康!”

孙琳:做好医院宣传和一线报道工作

孙琳,首都师大文学院2006届本科毕业生,现任职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宣教中心,主要负责医院宣传及报道工作。

1月26日,宣武医院着手组建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她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也开始了对援鄂医疗队的一线报道工作。从筹建队伍到集结出发、从出发前的医院感染培训到进入隔离病房开展工作,孙琳对医院12名援鄂队员逐一采访沟通,撰写了大量新闻报道。通过与医疗队员的交流,她感到在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医患关系反而是特别融洽的。医护人员总觉得自己能做的很有限,总想帮病人多做点什么,绝大多数的患者也都非常体谅医护人员。与此同时,宣武医院的防疫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发热门诊、急诊等重点关口的工作,她也没有忽略,都进行了深入采访和详细报道。疫情期间,孙琳常常工作凌晨四点,值班室彻夜通明的灯光,仿佛是无言的守护。

梅金双:每天10公里做好基层防疫工作

梅金双,首都师大政法学院18届校友,毕业后她以应届选调生入职房山拱辰街道从事党建工作。

春节返京并居家隔离期满后,她主动向当地党组织请缨,要求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不惧每天往返10多公里奔波辛苦,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传递疫情防控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捐赠智能体温热感监测系统一台

为了支持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日前,北京国科红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向首都师大捐赠一台中科院广域室外AI智能体温热感监测系统。目前这台系统已经安装在学校东门人行通道处,智能检测进入校人员的体温。北京国科红科技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和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秘书处负责人均为首都师大校友,在目前形势下以极短时间迅速推动此项捐赠的顺利完成和系统的使用,充分体现了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潘琳琳:志愿服务,帮助病患家庭获得救助

潘琳琳,首都师大外国语学院教师,现身在武汉。

2月4日,潘琳琳加入了人民日报紧急救助的志愿者团队,主要任务是下情上达,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新冠肺炎确诊、疑似、密切接触者以及无法排除的发热者信息,核实之后第一时间经由中央督导组垂直通道,为病患争取时间及时救治。自从加入志愿团队以来,潘琳琳的电话和微信时刻不停,“电话那端传来的哭声无望,我时常放下电话呜咽甚至嚎啕,拿起电话却要温暖甚至亲切。绷住情绪,保持平静,因为还有大量等待救治。”在不断的努力下,志愿者们至少已与3000多位病患家属取得联系,协助他们在网上填报普通救助表及危重申报表,有效为病患争取了救治时间。

陈姝洁:青年人更应该挺身而出,担负起责任

陈姝洁,首都师大物理系本科生,家住北京通州区西小马庄园。

在这个特殊假期,她和同为党员的父母共同成为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她主动放弃自己早中晚三餐的时间,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查验小区出入证、测量进出人员体温、登记返京人员信息、维护买菜秩序等工作。同时,她与居委会一道挨家挨户排查发热住户,在上门排查中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宣传。从大年初二参加疫情防控以来,她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6小时,最长时间超过10小时。截止目前,她累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26天。陈姝洁表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每个人都是战士,对青年人来说更是考验和成长。作为学生党员、团干部,在全国上下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更要发挥先锋引领作用,积极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更应该挺身而出,担负起责任,贡献出力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